榜样!我所多名学生在2021年度学生表彰大会上获得荣誉表彰

发布者:吴大伟发布时间:2021-12-12动态浏览次数:213

128日下午,我校2021年度学生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并同步进行全网直播校党委书记郑永安,校长单忠德,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杭育新,校党委副书记陶勇,副校长姜斌,校党委副书记刘宇雷,副校长吴启晖,校长助理黄炳辉,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遥,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职能部处负责人、各学院领导、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在现场参会。会议现场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进场人员进行了查验,并要求隔排就座。近万名学生在天目湖校区分会场、各学院分会场、教室、研究生工作室和宿舍收看了网络直播。

我所赵盖副教授等老师指导的互联网+金奖项目擘星科技——全球超声电机引领者获得校长通令嘉奖;朱攀丞博士获国家奖学金及“临近空间杯”博士创新奖三等奖。

项目负责人汪国庆博士(中间)作为团队代表上台领奖,并与郑永安书记、单忠德校长合影。

 


 

擘星科技——全球超声电机引领者

 

项目成员

汪国庆、韩林昌、李雪晴、李锦梅、汤辰悦、曹鑫鑫、李兴明、鞠沅良、王佳乐

指导教师

赵盖、丁庆军、张卓、王亮、杨淋、朱华

项目简介

超声电机是一种利用超声振动和摩擦驱动进行动力传递的新型微特电机,与电磁电机相比,具有重量轻、定位精度高、电磁兼容性好、断电自锁、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是高端装备作动系统性能提升和换代的理想选择。赵淳生院士团队瞄准这一变革技术,研制的超声电机已成功应用于嫦娥系列月面探测器、激光通讯卫星和核磁共振等高端装备中,部分性能已超过日本最先进水平,为超声电机在我国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和生物医疗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朱攀丞博士荣获国家奖学金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届临近空间博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1. 颁奖照片

 

2. 宣传海报

 

成果介绍

1.成果简介

为减少胃肠道肿瘤治疗中辐射损伤并提高药物精准释放效率,项目提出了压电精密驱动与超声协同的药物靶向治疗新机制,实现了给药装置对靶点的精密定位和距离动态控制,建立了经压强和声强协同精确控制药物渗透率的方法,保障了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要求。这对于提高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抗癌药物数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创新点

1.适用于超声给药装置的微型压电驱动设计理论及控制方法

针对晚期肿瘤药物局部释放所需精准定位需求,项目提出了微型压电驱动设计理论及控制方法,在内窥镜活检通道中通过微型压电驱动器件精准控制超声换能器工作位置,研制了一款适用于消化道活检通道的微型压电驱动机构,从而满足粘膜蠕动时超声给药换能器动态定位响应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其中部分成果发表在领域内TOP 期刊IEEE TIE上。


3. 消化道适用的毫秒级响应和高速控制的微型压电驱动器(Actuator):(a)压电驱动器驱动超声给药换能器结构和实物图;(b) 驱动器性能特性

2:运用于消化道内窥镜中的微型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针对无法切除的胃肠道肿瘤的治疗这一难题,项目研制了直径为2.2mm的微型压电单晶超声换能器。在体外超声透皮给药实验中,胃黏膜对牛血清白蛋白药液的渗透率提高了5.6倍左右。实现了病灶处药物精确定点释放、超声促渗、渗透率可调的新一代药物无创控释方法,解决了消化道内给药困难的难题。上述成果发表在领域内权威期刊IEEE UFFC上。

4. 直径为2.2mm的微型压电单晶超声换能器:
 (a)
实物图;(b) 不同驱动电压占空比下的体外超声透皮给药渗透率结果;(c) 安装运用于消化道内镜活检通道中的实物及示意图

3:基于微型压电换能器的胃肠道药物超声控释治疗新方法

项目提出了一种胃肠道药物超声控释治疗新方法,通过定点热触发温敏脂质体实现靶向药物定点释放的需求。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胃肠道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抗癌药物数量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该成果被国际应用物理知名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选为了当期的Featured论文,并被美国物理学联合会(AIP)的Scilight“Temperature-sensitive liposomes employ ultrasound for chemotherapy use”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5. 胃肠道药物超声控释治疗方法原理图

 

个人简介

朱攀丞,男,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赵淳生院士和彭瀚旻副教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CSC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1)高频超声和微型超声设备技术及其应用;(2)可延展柔性电子器件及其生物医学的应用。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11篇,本科期间以第一作身份发表SCI论文一篇,部分研究成果被美国物理学联合会(AIP)以“Scilight”的形式进行了专题报道,担任Drug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Ultras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等多个SCI期刊的审稿人;申请发明专利9项,其中授权2项;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南航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航计划”跨学科创新基金项目各1项(资助金额共计11.5万元);以负责人身份三获南航群星创新奖(全校唯一一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和硕士)、江苏省三好学生、南航“临近空间杯”博士生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中航技奖学金、CASC奖学金三等、南航“十佳研究生”荣誉称号、南航年度特别嘉奖“求是奖”与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20年入选南航首届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航计划”(共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