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王亮博士和朱攀丞博士于2019年4月4日为我院师生分别做了《中德联培之路》和《科研这么“玩”》的科研经验分享报告。
王亮博士结合自己在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的两次联培(博士和硕士各一次)经历,向在座的师生分享了自己在外联培的科研心得体会。报告首先介绍了该校的历史背景、研究水平,并详细介绍了其所在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同时,着重介绍了所在实验室具有的可用于超声电机测试的四款仪器设备,并展示了自己在联培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此外,也分享了德国部分城市的人文风景。最后,向在座的硕士、博士生们提供了几点宝贵的建议!
朱攀丞博士首先进行了简短的自己介绍。然后结合自己的本科大创经历,讲述了自己的科研之路是如何开始的,以及通过小故事和小视频分享了“欧拉圆盘”这个有趣的科学问题,并分享了自己如何通过与导师的讨论和自己的努力,在本科的时候就发表了其第一篇一作SCI。接着,介绍了自己在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展示了自己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心得体会。赵盖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人物简介:
王亮,工学博士。2012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博连读,师从金家楣教授,主要从事压电作动器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建模研究及其在机器人上的应用工作,期间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赴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进行了两个学期的硕士联合培养,师从Jörg Wallaschek教授,主要从事直线超声电机研究;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再次赴德国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进行了两年半的博士联合培养,师从Wallaschek教授,主要从事压电作动器的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建模研究;2018年11月至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从事助理研究员工作,主要开展压电驱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5余篇,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群星创新奖、中航智奖学金一等奖、航空工业奖学金三等奖等荣誉和奖项。
朱攀丞,在读工学博士。2016年9月至今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博连读,师从赵淳生教授和彭瀚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有超声透皮给药和压电作动器。21岁零154天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其第一篇SCI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共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5篇,公开6项发明专利,其中授权1项。硕士和本科阶段均获得了“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以负责人身份两获南航“创新奖群星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与中航技奖学金获得者。2018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十佳研究生”荣誉称号。